南平智造:以智能质量铸就高端装备新标杆
在闽北青山绿水间,南平市悄然崛起一家引领行业变革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福建南平重工科技。这家以“智能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通过核电示范工程与超大型船用螺旋桨加工等突破性项目,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智能质量体系: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走进南平重工的数字化车间,会看到机械臂在云端指令下精准焊接,三维扫描仪对零部件进行毫米级检测,所有质量数据实时汇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这种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系统,使产品不良率降至0.1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值得称道的是其自适应工艺优化系统——当传感器监测到材料微观结构变化时,加工参数会自动调整,这种“预见性质量管控”让每个零部件都拥有专属工艺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电示范工程:国之重器的安全守护者
在“华龙一号”示范项目中,南平重工承担的核岛重型支撑结构制造任务,创造了多项行业纪录。他们研发的核级不锈钢整体成型技术,使焊缝数量减少72%,显著提升结构可靠性。在模拟九级地震的抗震试验中,其制造的设备基座承受住超越设计标准30%的极限载荷,这项突破让我国核电装备自主化程度迈上新台阶。
巨轮之芯:直径12米的艺术级加工
最令人惊叹的当属为40万吨级矿砂船打造的超大型螺旋桨项目。采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在钛铝合金坯料上实现0.1毫米级的叶型精度。这个重达85吨的“水下艺术品”,通过221把刀具的智能调度,在78小时内完成全流程加工,其水力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15%。该技术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超大型螺旋桨精密制造技术的国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创新永不止步: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近期,企业宣布与清华大学共建“极端制造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海洋深潜器耐压壳体制造技术。同时,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集群已成功应用于跨海大桥建设项目,实现单日128米钢箱梁焊接新纪录。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他们正将制造数据转化为价值资产——建立的“装备制造工业大脑”已服务37家产业链企业。
从闽北山区走向深蓝大海,南平重工以智能质量为舟,以技术创新为桨,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工业传奇。